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人生病了要及时就医,不然就会危及生命安全;生态环境出了问题也要及时治理,不然就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肌体健康。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彻底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摒弃那些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承受之重”的错误做法。就像人一样,平时就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熬夜、酗酒等危害身体健康的不良习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我国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
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环境立法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过4次审议,对《环境保护法》作出全面修订。
今年常委会主要要加强生态领域立法修法,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增强执法检查的权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选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要问题,围绕建立国家层面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东北黑土地保护、沿海滩涂开发与保护等开展了调研座谈;召开人口资源环境态势分析会,提出政策建议,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
我国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行动计划也在制定中。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比较严重,下一步要摸清家底。
要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当前主要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标准体系;二是加强对工矿企业的环境监管;三是对污染土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做好污染管控;四是通过试点示范,建立我国自己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戴天荣——
土壤污染防治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罚条款。法律要特别重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一旦出现未经审批破坏土壤质量、污染土壤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情节严重的应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已经受到破坏的土壤资源,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确保污染土壤得到修复,对破坏严重而不能修复的,应当对相关负责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
全国政协委员胡汉平——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土地不但是“三农”之本,更是社稷之本。只有健康的土地,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民众和决策层对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相关的科研投入、政策、法规和管理工作也明显滞后,需要从加强立法、完善标准、提高技术等多方面入手,群策群力,推动土壤修复工作。